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地方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2)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09 14:4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国家教育部2012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目录介绍中,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以地理学为背景,以人地关系与区域规划理论为依托,以现代信

在国家教育部2012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目录介绍中,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以地理学为背景,以人地关系与区域规划理论为依托,以现代信息管理和3S技术为支撑,其核心知识体系涵盖了地理学、数学与信息学、规划学、管理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内容,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规划和土地管理,从事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7],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基于问题导向,从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诸如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空间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适应、城镇体系发展不协调、土地利用粗放等一系列共性问题,以及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小城市(镇)的实体空间规划问题,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责任和重大使命[2]。根植于地方,以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当前和未来需要,是地方高校规划类专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这需要认真分析专业和社会需求关联性,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和社会需求变化,及时把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动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未来,遴选、调整专业方向,凝练专业特色。

(三) 规划实践训练,成为毕业生实践技能的客观要求

在国家教育部2012年专业目录介绍中,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三大基本技能[7]:通用技能,即所有专业学生大学教育阶段均应具备的共性技能。包括资料收集与信息捕获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计算机软件和外语应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专业基本技能,即学生必须掌握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基本技能。包括地理野外考察与综合分析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城乡规划基本规范的能力、计算机专题地图编制、遥感技术运用及分析处理、GIS软件应用等;专业创新技能,即学生利用专业知识、通用技能和专业基本技能综合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新实践的能力。包括城乡规划实务与图件综合设计与实践能力、科学研究、创新意识与协同攻关能力、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的能力等。换言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具备参与规划项目调研、规划设计实践、独立(或合作)完成规划文本和图件编制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这需要地方高校积极承接规划项目、安排学生参与规划实践,让专业学生在毕业前有参与(独立或合作)完成规划项目的客观条件和重要机遇。通过规划实践训练,实现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独挡一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 韶关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教学不仅要兼顾自然地理学、人文-经济地理学、城乡规划学,还要顾及环境学、生态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门类。目前,韶关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尚未形成以专业定位和课程体系为依据、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校地(企)合作为平台、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为核心,将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行为习惯养成贯穿始终的科学合理且独具地方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表现在: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与专业方向未能很好地对接;实践教学环节片断化、被课程所分割,各实践环节联系松散或交叉重复;实践教学课程带有随意性,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安排;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多验证性实践,少技能型和创新性的综合实践;实践教学浮于表面,不切实际,缺乏可操作性,与地方需求相脱节,未能体现地方特色;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二) 实验条件和实践基地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充足的校内实验场所、设施设备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既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又是学生专业实践的基本保障。目前,韶关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校内有城乡规划综合实验室1间,与地理科学专业共用实验室2间,合约实验室面积360平方米,拥有实验设施设备近60万元。在校外,除韶关丹霞山、江西庐山等野外实习基地外,先后与广东省城乡规划研究院、韶关市城乡规划市政工程研究院等规划单位签订了实习协议和实践基地。尽管如此,专业实验室、实验条件和实践基地依然不能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实验室场地面积和设施设备不足,测量工具与制图设备陈旧,不能胜任规划实践训练的需要;规划实践训练所需要的大量基础地理数据库地形图、遥感影像、DEM数据和区域自然人文资料库等均未建立;丹霞山、江西庐山等野外实习基地的城乡规划实习实践服务性不强;省市两院等规划单位的实习实践合作不够深入等。

文章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sgxyxb.cn/qikandaodu/2020/0709/368.html



上一篇:封面照片简介:韶关学院图书馆
下一篇:韶关学院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及因素分析

韶关学院学报投稿 | 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 韶关学院学报版面费 | 韶关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韶关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韶关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