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思政课主体性教学实效性调查与对策研究——以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9 17: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韶关学院思政部自2010年6月全面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改革以来,已经五年有多。其间,在学校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思政部先后制定了

韶关学院思政部自2010年6月全面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改革以来,已经五年有多。其间,在学校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思政部先后制定了《关于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初步设想》《关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主体性教学 (学生主讲型)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同时,还修订了原有的课程标准和测评指标,这些为推进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五年多来,思政部主体性教学改革活动开展得也的确可谓风生水起,并产生了不少教研教改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但是,作为一种正在尝试中的教学模式,其实践的效果也并非尽善尽美,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加上五年多来,无论是思政部教师,还是广大学生,对于思政课主体性教学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似乎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论断;对于主体性教学模式是否值得长期践行下去,也似乎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称赞者、肯定者、质疑者和反对者均有。因此,对我校思政课主体性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研究,就显得非常迫切与必要。 一、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调查研究,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们确切解答诸多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学生对于思政课主体性教学的接受或认可的程度到底如何?思政课主体性教学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究竟如何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思政课主体性教学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到底起着多大的作用?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模式究竟是否值得长期践行下去?等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巩固主体性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并为将来的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改革与创新指明方向,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师生参与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进而为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效果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开展这项调查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查对象包括韶关学院本部的学生、思政部全体教师以及其他院系的部分相关教师。所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此外,还通过与部分教师和学生座谈,通过QQ、微信等方式对有关学生或教师进行访谈,以及通过进入课堂有针对性的听课等方法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其中,对学生与教师的问卷调查主要采用了抽样法和问卷法,具体地说,就是采取概率抽样中的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与教师分别进行问卷调查。针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其对象主要是思政部的在职教师,共计32人。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一共回收有效问卷1 359份,对于被调查对象综合考虑了其性别、年级和专业等因素,涵盖了大一至大四的学生,既有人文社科类的学生,又有理工农科类的学生,还有音体美的学生,等等。学生年级、专业占比及男女比例皆较为适当,因而调查对象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调查结果的信度与效度较高。 三、调查步骤 本次调研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步骤如下:第一阶段,2015年3月1日至2015年3月20日,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题组成员开研讨会,进行分工,设计调查问卷,确立问卷调查的具体方案,等等;第二阶段,2015年3月21日至2015年7月10日,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题组成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发放与收回调查问卷;与有关学生和教师座谈,通过QQ或微信对有关学生或教师进行访谈,深入课堂听课;第三阶段,2015年7月11日至2015年8月20日,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并撰写调研报告。 四、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针对师生的实际情况分别设计了不同的调查问卷。其中,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一共设计了30个题目;针对教师的调查问卷,一共设计了21个题目。综合二者来看,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师生对思政课的态度、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期望以及思政课教师的自我评价、师生对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模式的认识与态度、师生对思政课主体性教学内容的期待、师生对思政课主体性教学实效性的评价、师生对提升思政课主体性教学实效性的意见或建议等六个方面内容。以下将对前面五个方面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第六点将糅合在第三部分“对策与建议”中进行综合分析和阐述。 (一)师生对思政课的态度 1.师生对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比较接近 调查发现,教师与学生对于思政课对学生今后的工作与生活是否有帮助的问题上,认识基本一致,分别有28.13%的教师和11.26%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对学生今后的工作与生活“非常有帮助”,认为“有帮助”的教师和学生分别是50%和47.24%。但是,有7.28%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对学生今后的工作与生活 “没有帮助”,而教师却没有一个人这样认为,这表明少数学生对于思政课之于个人成才和成人的重要性还是缺乏深刻的认识。 2.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及其基本看法 调查显示,学生对于是否有必要在高校开设思政课的问题,19.65%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50.9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22.74%的学生认为不太必要,有6.62%的学生认为没必要。这意味着,有70%以上的学生认为是有必要在高校开设思政课。然而,在谈及对思政课的兴趣时,却有52.98%的学生表示不太感兴趣,甚至还有4.42%的学生表示反感。这说明学生对待思政课的实际态度是很矛盾、很复杂的,一方面,他们意识到思政课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有必要的,另一方面,他们又由于种种原因而对之缺乏兴趣。这一点可以从学生对“大学生上思政课的主要原因”的回答得到进一步印证,如表1所示,有49.67%的学生出席课堂只是因为这些课程是必修课,要应付考试拿学分,真正“受教师所讲授内容吸引”而出席课堂的学生仅有7.51%。 表1大学生上思政课的主要原因调查选项  小计  比例A.是必修课,要应付考试拿学分 675  49.67% B.受学校课堂纪律约束 180  13.25% C.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 402  29.58% D.受老师所讲授内容吸引 102  7.51%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359 3.在开设的四门必修思政课中,学生的偏好十分明显 调查显示,在对“您最喜欢的思政课是什么?”和“您最不喜欢的思政课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中,学生的偏好十分明显,即普遍比较喜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两门课程,而不喜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见表2)。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两门课程比较贴近生活或历史实际、理论性也不是很强有关,所以,更受学生喜欢;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两门课程则由于意识形态色彩较浓厚、内容比较空洞或理论性太强、太抽象,以致不受学生欢迎。 表2大学生最喜欢的思政课与最不喜欢的思政课调查您最喜欢的思政课是什么?小计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68 B.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68 C.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645 D.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7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359选项问题统计数据比例12.36% 34.44% 47.46% 5.74%您最不喜欢的思政课是什么?小计597 183 213 366 1359比例43.93% 13.47% 15.67% 26.93% (二)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期望及其教师的自我评价 1.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师素质的期望与思政课教师的自我评价存在明显的偏差 调查显示,在对“您喜欢哪种类型的思政课教师?[多选题]”这一问题的回答中,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和蔼可亲型”(占73.29%)和“幽默风趣型”(占81.46%)的教师,而在对“您认为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教师?”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分别仅有28.13%和9.38%的教师认为自己属于“和蔼可亲型”和“幽默风趣型”,认为自己属于“宽严相济型”和“思想智慧型”的教师则分别占78.13%和68.75%。这意味着,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师素质的期望与思政课教师的自我评价存在明显的偏差,学生对更倾向于喜欢幽默风趣、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和亲近友好的师生关系。 2.在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方面,学生对教师的总体评价与教师的自我评价比较接近 调查发现,针对“您所接触到的思政课教师在平时上课中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吗?”这一问题,分别有10.37%和59.38%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在平时上课中“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相应地,针对“您在平时的上课中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吗?”这一问题,有28.12%和65.63%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平时上课中“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这表明,绝大部分思政课教师在平时的上课中是比较认真负责,比较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并且这一点也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同。但是,调查发现,也有18.76%的学生认为自己所接触到的思政课教师在平时上课中“不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则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不重视”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这意味着,个别教师的责任心有待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加强,与学生思想与情感方面的沟通也有待深入。 (三)师生对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模式的认识与态度 1.教师对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模式的认识与态度 调查显示,有37.5%的教师认为主体性教学模式比满堂灌式教学模式要好,而且认为在思政课中 “十分必要”开展主体性教学活动;不过也有56.25%的教师认为主体性教学与模式满堂灌式教学模式“各有千秋”,并认为在思政课中要“因课而异”开展主体性教学活动,不能搞一刀切。不过,五年多来,即便有非议,但是教师还是普遍比较认真负责,能够如数如质完成教学任务。调查显示,在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活动过程中,有81.26%的教师每个学期每个班一般要开展6学时以上的主体性教学活动;有59.38%的教师会自始至终对学生进行认真的指导;有87.5%的教师会很认真地对每个学生的成果展示进行点评;在学生进行主体性教学成果展示的过程中,有81.25%的教师会认真听讲,并且做好笔记。不过,也有多达78.13%的教师认为,在主体性教学活动过程中,他们所教班级各小组成员的合作程度很低,而认为所教班级各小组成员能够 “真诚合作,完全融入一个团队”的教师仅有15.63%。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目前主体性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弊端,即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方面还显得比较乏力。 2.学生对思政课主体性教学的认识与态度 (1)大部分学生对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模式及其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 调查表明,我校大部分学生对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模式处于“不了解”或“一知半解”的状态,“比较了解”的仅为15.01%,而“非常了解”的则不到2%(见表3)。这意味着,尽管我校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活动已经开展了5年多,但是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对主体性教学这一教学模式还是不够了解的。因此,对于“您觉得大学思政课是否有必要开展主体性教学活动?”这个问题,有6.62%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75.28%的学生主张“因课而异”,认为“十分必要”的仅为10.6%。然而,相比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有39.29%还是认为主体性教学比较好。这意味着,学生尽管对主体性教学模式还不是很了解,但是对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也是不满意的,因此希望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 表3大学生对主体性教学模式的了解情况调查选项  小计  比例A.不了解 468  34.44% B.一知半解 660  48.57% C.比较了解 204  15.01% D.非常了解 27 1.9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359 (2)大部分学生参与思政课主体性教学的积极性还不够高 调查发现,学生对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态度比较消极,真正“积极主动参加”的学生只有16.34%,51.43%的学生是“教师要求参加才参加”, “参不参加无所谓”的学生占27.81%,“从不关心”的学生也有4.42%。调查显示,超过50%的学生参与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活动的次数在1~2次之间,有16.34%的学生表示从未参与过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活动。而从未作为小组主讲人或负责人参与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活动的学生更是多达35.1%。这一方面表明大学生参与主体性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也说明现有的主体性教学方式在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方面还缺乏有力的措施。 (3)学生在思政课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参与程度不深、合作程度不高 调查显示,在从事主体性教学活动过程中,分别有39.74%和30.46%的学生对“成果展示”和“资料的分析与整理”这两个环节比较感兴趣,而对于“资料收集”和“课件制作”两个环节感兴趣的学生则总共不到30%,这一现象也可进一步从学生获取资料的来源上看出端倪,即大部分学生在制作主体性教学课件的时候,资料来源比较狭隘单一,71.52%的学生主要取材于网络文章,而通过“电子期刊”、“纸质书籍”、“实践调查”及其他渠道获取素材的学生则不到30%,这说明学生对待主体性教学的态度不是很严肃、很认真、很深入,而是浅尝辄止。此外,在从事主体性教学活动过程中,认为小组成员能够“真诚合作,完全融入一个团队”的学生只有28.48%,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小组成员“有合作,但是程度很低”(见表4),这一点与教师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不过,在其他同学进行主体性教学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分别有61.15%和17.88%的学生还是会“认真听讲,学习别人长处”或者“积极互动,彰显班级活力或凝聚力”,“漫不经心,胡思乱想”或“不予理睬,玩游戏、打瞌睡或看自己的书”的学生还是少数。而且,分别有多达45.70%和37.53%的学生希望在自己进行主体性教学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能够“认真听讲、积极配合”和“对自己保持必要的尊重”。这表明学生潜意识当中还是希望同学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真诚合作。 表4在主体性教学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合作程度调查选项  小计  比例A.根本没有合作,遇事都是推三阻四 114  8.39% B.没有合作,各自为战 90 6.62% C.有合作,但是程度很低 768  56.51% D.真诚合作,完全融入一个团队 387  28.4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359 (四)师生对思政课主体性教学内容与形式的要求 1.师生对思政课主体性教学内容的要求 调查显示,在教学内容上,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希望思政课要与实际结合起来,多开展一些诸如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和校外走访等社会实践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单纯的理论知识,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反感,只有不到2%的学生声称自己对理论知识感兴趣,而对于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热点时事”、“社会民生”、“历史典故”等教学内容,多数学生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见表5)。可见,要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是很有必要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 表5大学生最感兴趣的思政课内容情况调查选项  小计  比例A.热点时事 750  55.19% B.社会民生 255  18.76% C.理论知识 27 1.99% D.历史典故 306  22.52% E.其它 21 1.55%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359 2.师生对思政课主体性教学形式的要求 在思政课主体性教学形式上,绝大多数教师针对实际情况采取了“学生主讲式”、“热点讨论式”、“分组辩论式”和“案例分析式”等教学形式。其中尤以“学生主讲式”和“热点讨论式”为主,分别有87.5%和75%的教师声称自己采取了这两种教学形式。同时,从对学生的调查数据来看,绝大多数学生也认可自己所接触过的思政课教师采取了上述教学形式。 (五)师生对思政课主体性教学实效性的评价 1.师生对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因素的看法 调查显示,对于“您认为什么是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因素”这一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回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分别有40.63%的教师认为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教师素质”和“考核方式”,而有多达57.4%的学生则把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归咎于“教学方法”,认为“教师素质”和“考核方式”是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因素的学生则分别是18.1%和6.5%,这意味着,教师主要倾向于通过提升自身素质和发挥考试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则更注重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即希望教师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吸引自己的注意力,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2.教师对思政课主体性教学实效性的评价 调查显示,对于思政课主体性教学的实效性,大部分教师持一种谨慎的肯定态度:59.38%的教师认为主体性教学方法对于增强教学效果“有帮助”,但是认为“非常有帮助”的只占12.5%,而认为“帮助不大”则占了28.12%。在回答“您认为主体性教学活动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有何影响?”的提问时,虽然没有教师认为主体性教学活动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没有任何影响”或“有消极影响”,但是认为“有积极影响”的教师也只有65.63%,另外还有34.37%的教师表示“说不清楚”。同样,在回答“您认为主体性教学模式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提问时,71.87%教师认为“有利于”,21.88%的教师表示 “不知道”,6.25%的教师认为“说不清楚”。此外,教师对自己以及思政部开展主体性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的评价,感觉“很不满意”的教师没有,感觉“不满意”的教师分别是21.88%和34.38%,感觉“比较满意”的教师分别是71.87%和59.38%,而感觉 “很满意”的教师都是6.25%。这意味着,从总体上看,这意味着,不少教师对目前我校思政课主体性教学的实际效果还是心存疑虑的,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探索,不断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才可望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就不难理解对于“您认为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模式是否值得继续坚持和推广”的提问,竟然有46.88%的教师表示“不知道”,3.13%的教师表示“不值得”,也就是说,只有不到50%的教师明确表示主体性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3.学生对思政课主体性教学实效性的评价 学生逃课率的高低是检验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调查显示,即便是在主体性教学活动中,也有少数学生逃课,而对于逃课的原因,有47.02%的学生认为是因为 “对课堂的内容不感兴趣”,32.67%的学生认为是 “学生自身的纪律性不强”,这说明主体性教学活动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把学生吸引住。不过,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通过思政课(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主体性教学活动课)的学习,使自己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因此,对于思政部的主体性教学改革,大部分学生还是满怀期待的。有49.89%的学生表示主体性教学活动对他们的学习“有积极影响”;对我校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中,也有71.52%的学生感觉“比较满意”(见表6)。这说明,在大多数学生看来,主体性教学还是值得进一步推广的一项教学改革活动,只是老师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要结合学生需要、结合社会实际,不断推陈出新,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表6大学生对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情况调查选项  小计  比例A.很不满意 72 5.3% B.不满意 258  18.98% C.比较满意 972  71.52% D.很满意 57 4.1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359 五、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校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改革总体上是成功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普遍认可。但是,在主体性教学改革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主体性教学的实际效果。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六大方面:一是主体性教学内容普遍比较单调,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二是主体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目前主要是以学生主讲式为主;三是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师生关系还不是很平等、很融洽,有待进一步理顺;五是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目前的考核机制,对学生、对教师都无法起到真正的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六是实践教学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所占比例太小。此外,由于目前主体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搞的是一刀切,且太过泛化,没有做到因课程、因专业、因学生而异,使得部分教师因工作强度过大、投入精力过多等原因而心生厌倦,这也极大地影响了主体性教学的实际效果。为切实提高我校思政课主体性教学的实效性,现根据主体性教学改革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并结合广大师生所提出的诸多意见和建议,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和创新 (不过,因篇幅所限,具体内容已于另文详述): (一)丰富教学内容 主体性教学是一种“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1]的教学模式。这意味着,在主体性教学模式下,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要赋予思政课教师在确保思政课教学内容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价值导向性的前提下处置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自主权,以便于使教材体系有效地转化为教学体系:一方面要允许思政课教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新鲜经验,及时充实到思政课教学内容中;另一方面也要允许思政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或现实需要,将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正在发生的热点事件或焦点问题及时融入到思政课教学内容中。一句话,在思政课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性,使之紧跟形势、紧贴现实,不断丰富和拓展思政课教学内容,使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能够充分反映时代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实现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从而大大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改进教学方法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2005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政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明确提出“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生动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根据《意见》精神,近几年来,我校及其他高校的一些教师对思政课主体性教学进行了积极而有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逐渐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新的教学方法,如理论探究教学法、专题演讲教学法、专题或热点讨论教学法、小组辩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经典著作研读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体验教学法、网络在线答疑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有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助于使学生获取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使知识得到深化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独立思考与展现才华的机会,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因此,思政课教师应该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配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思政课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生机与活力,从而达到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提高教师素质 在主体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思政课主体性教学的效果,影响着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不单取决于教育者的影响,但是,就教育过程而论,调动学生主体性实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的最重要的尺度之一[2]。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导入主体性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降低了对教师的要求,而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切实提高我校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至少需要从以下两个层面发力:一是教师层面,思政课教师要时刻注意加强道德修养,陶冶道德情操,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要时刻注意紧跟形势,关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二是学校层面,学校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能建设;要积极创造条件,给思政课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学习交流、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使思政课教师能够经常深入社会、接触现实,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以此拓展思政课教师的视野,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进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信度和效度。 (四)重构师生关系 在思政课教学中进行主体性教学改革,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在主体性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重构师生关系,使师生能够彼此以真诚、真心相待,使师生的主体地位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因为“主体性教育是为了人(学生和教师)的、基于人的、也是通过人的一种教育,它着力于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对人的主体性的尊重”[3]。那么,主体性教学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究竟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大量的走访,发现绝大多数师生认为,主体性教学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建立在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基础上的民主平等与和谐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而要建立民主平等与和谐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关键应该从教师做起:一是需要教师具有平等的意识和民主的作风,要主动摒弃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主动从教学活动的宰制者或传道授业解惑的绝对权威,转化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精心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化为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平等的体验者和分享者;二是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教师亦要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三是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民主平等与和谐友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主体性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和学生以朋友相处,要和学生进行有温度的情感上的交流和有深度的思想上的沟通,对于学生的意见或疑问,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和说明,要允许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当然,在构建民主平等与和谐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过程中,学生也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应当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充分理解教师的主导地位。总之,师生之间要互诚互信,民主平等相处,和谐友好相待,这样才能融洽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进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五)完善考核机制 尽管我校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改革已经实行五年有多,但是,思政课所采取的考核评价方式,却依然是比较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即学生课程总成绩=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教师命题,开卷考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学生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及课外实践等为评价依据,占50%)。这种考核评价方式至少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从而使得它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严重影响了思政课教学的效果:一是重期末考试成绩,轻平时成绩的考核,以致很多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临到考试,学生只要翻翻书、抄抄资料就可以轻松过关。这样一来,考试成绩的高低就与学生平时学与不学、学多学少、学好学坏没有必然的联系,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平时成绩的考核评价缺乏一个客观、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标准以及多方联动的考核评价体系,再加上对平时成绩的考核评价比较费时费力,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这使得平时成绩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真实地反应学生的平时表现;三是期末考试方式比较单一,题型比较固定,有些题目比较呆板且往往脱离社会实际,以致很难真实检测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针对上述这些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思政课的考核评价机制,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一是完善平时成绩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客观、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标准以及多方联动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平时成绩考核力度,拓展平时成绩考核内容,尤其是在平时成绩的考核评价方式上,要大胆创新,突破当前单纯由教师评定的格局,充分体现主体性教学的特色,转而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考核评价,即由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相评价或者小组评价,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二是要改进期末考试考核方式,重视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尤其是在考试内容上,既要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运用知识不仅是使知识得到深化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要的途径,而且也是检查和考核知识的最重要的、主要的途径”[4]。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六)强化实践教学 自2010年全面推行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改革以来,我校个别思政课课程及少数教师也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比如《纲要》课,已经连续五年展开了较大规模的校外参观考察活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多年来也组织学生开展了社会调查和专题调研等实践教学活动,深受学生喜爱。然而,由于活动经费、实践场地、交通安全和组织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还不够丰富,课程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面还不够广,真正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学生还不够多,因此,从总体上看,实践教学在提高我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上所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为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就有必要从以下三个层面下功夫:首先,从学校层面。需要院系领导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经费投入,努力建设一批与我校对接的相对稳定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从而为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支持和场地保障。其次,从教师层面。需要思政课教师不断加深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避免空谈理论,避免“知行”脱节。最后,从学生层面。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主动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融入生活,了解社会现状,关注社会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知识,增强自己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文章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sgxyxb.cn/qikandaodu/2020/0809/384.html



上一篇:第二届东南亚华文诗人大会在广东韶关隆重召开
下一篇:《连州的传统经济、宗教与民俗》(上、下)出版

韶关学院学报投稿 | 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 韶关学院学报版面费 | 韶关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韶关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韶关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