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吕诗歌的关学特色(2)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8 10:4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自去年七月不雨,今年四月一日聖上致斋七日大雨喜赋”,诗的小序点明了创作背景,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卷十一的《雨中闻嘉靖改元诏书

“自去年七月不雨,今年四月一日聖上致斋七日大雨喜赋”,诗的小序点明了创作背景,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卷十一的《雨中闻嘉靖改元诏书作二首》写道:“圣主今登极,风云合会同。泰山知社稷,四海问英雄。周勃自难闲,宋昌原秉公。微臣何以报,万载已清平。”关心国家社稷,忧国忧民的情怀从中可见一斑。

三、尚实贵真

在明代日渐浮华,不学无术的学术氛围中,吕柟提倡尚实贵真的诗学观并坚持实践着。吕柟提倡汉文汉诗,认为“汉人有一事便说一事,有一言方说一言,皆是心中发出,无些桩黯枝词蔓语,所以近古。下逮六朝晋魏之文,只是浮词粉饰,辟如丑妇,全藉脂粉,原无本体,殊为可厌.夫天下之治平虽不尽系于诗文,然文章实与时高下,其文如此,则世道可知矣”[5]。可见吕柟认为诗文有关世道人心,关乎治平伟业,要予以一定的重视。吕柟提倡真实质朴的诗歌观,认为诗歌与人品有重要的关系,人品是诗歌创作的保证,这一观点促使吕柟以人论诗。如吕柟不仅对扬雄微词不断,对匡衡亦深表痛惜,在《泾野子内篇》卷一里说:“汉匡衡治诗,足以说王化矣,而其身不免于赃贓败。圣学之废,岂独今日哉!故君子贵行不贵言”。匡衡与扬雄类似,尽管治诗己臻化境,然德行未修,终不免于赃败。

从诗文关乎世道人心的角度出发,吕柟推崇尚质贵真的汉诗,反对绮靡浮华的六朝诗歌,反对唐诗的不切实际,反对宋词的儿女情长。泾野在《泾野子内篇》卷二中曾对学生陈诏明确说过:“唐诗不废,天下不治;汉文不兴,天下不平。”他认为与汉文相比,唐诗不利于天下治平。吕柟指出:“汉文质而简,措之则易行;唐诗虚而靡,有之则奚用!故兴汉文则人软行,谁不周勃、汲黯哉!贵唐诗则人滋邪,谁不吕温、元棋哉!”吕柟认为古人作诗,只是览物起兴,皆本性情中流出,后人只是剽窃外面的字样,凑合成诗,与性情原不相干,他认为文章贵在由性情中流露出,而不在于外表,所以他很反感“浮夸粉饰”的六朝骈文和题目多不正大、锻句炼字夸多溢美的唐诗。汉诗文的特点能使“人敦行”、教化天下而风气纯正,唐诗则使“人滋邪”、淫巧奢靡则世风日下。吕柟评价诗文辞赋的主要标尺在于是否有利于政治教化,是否抒发真情实感,“看李杜不如苏武韦孟,尤不失放心。苏黄诸公,勿治可也”[6]。泾野认为历代为诗文歌赋者“为文日益”“为道日损”,因此对后世之诗文歌赋(特别是对齐梁间诗、唐诗、宋词等)持否定态度,认为浮躁华丽的词赋之学非丈夫所为,学者当以道自任,不可流于玩词弄文。他纵论古今文人墨客之文辞诗赋,着眼点不在文辞诗赋本身的艺术成就或意境高低,而是是否有利于世道人心,是否尚实贵真。吕柟用这种诗学观点来反对明中期的虚无浮华,其诗歌创作一直坚持抒发真情实感,尚质贵真。《泾野先生别集》中的诗作多明白晓畅,朗朗上口,没有晦涩难懂的玄理,没有夸张虚无的想象,没有辞藻的堆砌,体现了尚实贵真的关学特色。

四、众体兼备

明代中期门派各立,相互攻击,实学反对心学的空无一物,心学反对实学的固守一经,学术领域乌烟瘴气。吕柟学承张载关学,冯从吾在《关学编·自序》里曰:“若夫集诸儒之大成,而直接横渠之传,则宗伯(指吕柟)尤为独步也”[4]。张载关学有两个特点,一是“以气为本”,二是“躬行礼教”,由此形成了践履笃实、浑厚大气的地域学风。另外,吕柟师承渭南薛敬之,《四库全书总目·泾野集》曰:“柟之学出薛敬之,敬之之学出于薛瑄,授受有源,故大旨不失醇正”[7]。吕柟对张载的关学有一定的发展和创新,吕柟是薛瑄之后河东之学在陕西关中地区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也是明代关中理学发展的一个高峰,冯从吾《关学编》说:“光禄(马理)与宗伯(吕柟)司马金石相宜,钧天并奏,一时学者歙然响风,而关中之学益大显明于天下。若夫集诸儒之大成而直接横渠之传,则宗伯尤为独步者也”[4]。吕柟继承关学的实学精神,发扬河东之学的躬行思想,又吸收心学的有益成分,能够客观平实地对待各家学术观点。吕柟交友广泛,不仅与关学大家马理、韩邦奇、杨爵等有交往,也与心学大家湛若水、王阳明等有接触讨论。与不同学派的交流讨论和对各派知识理论的吸收融合使吕柟形成了会通博大的胸怀,诗歌的众体兼备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泾野先生诗集》分赋、四言古诗、颂、五言拟古诗、七言杂曲、五言律、七言律、拟汉乐府、曲等体裁,其中赋20首,四言古诗112首,颂60首,五言拟古诗198首,七言杂曲793首,五言律214首,七言律319首,拟汉乐府14首,曲10首,众体兼备,各有千秋。诗歌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诗集的分类中,吕柟将《诗经》中表现手法之一的“赋”,作为一种诗歌的体裁,认为赋源于诗,与赋成为独立的体裁的看法相异;颂是《诗经》的形式之一,多用来歌功颂德;四言古诗追慕《诗经》古韵,五言拟古、拟汉乐府、七言杂曲仿照汉魏古风,追慕建安风骨;五言律、七言律成为诗歌的成熟标志;曲是诗的自由化发展的另外一种形式,有利于感情的自由抒发。吕柟用不同的诗歌表达方式来实现自己拯救道术的任务。

文章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sgxyxb.cn/qikandaodu/2021/0418/565.html



上一篇:考镜源流精心校点辑佚补缺关学文库之冯从吾集
下一篇:陈忠实小说创作对英美文学的接受与共鸣

韶关学院学报投稿 | 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 韶关学院学报版面费 | 韶关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韶关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韶关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