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何为关学基于关学谱系文献的观念考察(2)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6 05: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怎样的理学家才算是关中人 “关中”只是确定了关学人物选择的基本地理范围,要将一位理学家确定为关学家,还需要确定其怎样才能是一个关中人的

(二)怎样的理学家才算是关中人

“关中”只是确定了关学人物选择的基本地理范围,要将一位理学家确定为关学家,还需要确定其怎样才能是一个关中人的问题。可是对这一问题,学界尚没有足够的重视。笔者在数年前对这一问题做过研究,提出“家居关中”才是冯从吾判定一个理学家是不是关中人的唯一标准。①《关学编》中,祖籍在河南一带的关学人物有眉县的张载、张戬兄弟,蓝田的吕氏兄弟,生于河南官邸的有王承裕,卒于江南的有周小泉,出仕在关中之外的有张鼎、韩邦奇、南大吉等人,但冯从吾都因为他们“家”在关中,而将之收入《关学编》。反之,曾在陕西出仕时间较长、且对关中理学有较大贡献的学者,如元代的许衡、明代的王云凤等人,还有冯从吾的老师许孚远,冯从吾并没有因为其曾在关中且对关学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而将之纳入。由此可知,冯从吾收入关学人物的地理标准,并不是其籍贯、出生地或为官之地等其他因素,而是一以贯之的“以其本人的家庭、家族所在地为依据”[2],而这一条准则,也是此后关学史撰述所坚持的基本准则。清代王心敬曾在其《关学续编》中,将葬在关中、墓在关中的河北衡水枣强县人董仲舒收入,受到后世的批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关学编五卷”云:“董仲舒本广川人,心敬以其卒葬皆在关中,因引入之,亦未免郡县志书牵合附会之习也。”[3](P630)清末柏景伟、刘古愚等人也认为王心敬的做法“非恭定所编例,去之”[3](P626),由此可以看到冯从吾以家庭、家族所在地为系地原则,一直为后世遵循。

但冯从吾等人在《关学编》中重视这一系地原则的根由是什么?我们认为,“家”在人的思想、性格形成中具有重要的因素,而家庭所在地的文化氛围对家庭文化以及个人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历代关学史家之所以重视以“家”为判定某一理学家是不是关中人的基本准则,并不是因为某一理学家与关中有地缘关系就将之收入,而是为凸显关中地区文化传统、社会习俗与理学人物养成之间的关系。民国时期的党晴梵曾说: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五步之内,或遇芳兰。讵必深山大泽,始生龙蛇;奥域神皋,乃产英嶲耶?……莫不地以人重,人并地永也。[4](P2)

这就揭示了地理文化与人物养成之间的关系。黄宗羲在论述三原学派时说:“其门下多以气节著,风土之厚,而又加之学问者也。”[5](P158)王阳明亦云:“关中自古多豪杰,其忠信沉毅之质,明达英伟之器,四方之士吾见亦多矣,未有如关中之盛者也。”[6](P235)这也都说明了关中地方风俗对理学人物养成的影响。如果失去了人物思想与地缘文化的这种基源,也不能算作关学人物。而对家庭的考虑,则是为了突出关中文化对家庭环境以及关学人物养成的影响。

二、关学史家视域下的“理学”

与“关中”的地理因素相比,“理学”的学理因素在“关学”观念建构中的意义更为重要。然而也需要注意的是,今人对“理学”的理解,也不同于关学史家观念中的“理学”。在现代学术研究的视域下,理学是开始于北宋而在清末民初即走向终结的儒学新形态。然而,在历代关学家那里,关中理学的源头,却远在先秦时期的孔门四子甚至上古的伏羲、文、武、周公。这一“理学”观,无疑与今人的理学观念大相径庭。如何理解关学史家视域下的“理学”?通过对关学史家对关学人物收入的学理分析,可以判定其“理学”观念的基本内涵。

(一)何为理学

“何为理学”?就如同对“何为关中”的追问一样,对这一问题追问的意义,首先在于为关学人物的入编提供一个学理上的基础依据。然而,通过《关学编》及其续编文献可以发现历代关学家观念中的“理学”,与当今所理解的“理学”也有着意义上的差别,而主要表现为对理学发端时间及多种形态的兼容并蓄。在理学的时间上,冯从吾在《关学编自序》中开篇即提出:“我关中自古称理学之邦,文、武、周公不可尚已。”[3](P3)“理学”本是宋代才兴起的新儒学,“关中”又如何能“自古”“称理学之邦”呢?由此即可见冯从吾的理学观念与今不同。而在《关学编》中,冯从吾更通过所收入的关学人物彰显了这种理学观念,他除了在首卷记载秦子、燕子、石作子、壤驷子四人,作为关中承继孔门之传的开端印证之外,还在正编中收入了学术思想渊源于周敦颐、二程、朱熹、王阳明等人的诸关学人物,并在《关学编自序》中说:“呜呼,盛矣!学者俯仰古今,必折衷于孔氏,诸君子之学,虽繇入门户各异,造诣浅深或殊,然一脉相承,千古若契,其不诡于吾孔氏之道则一也。”[3](P3)从这里可以看出,冯从吾所认同的“理学”,实际上是对孔子之学的道统之传。这包括两个阶段:首先是以孔门弟子为代表的直接传承,其次是以张载、二程、周敦颐、朱熹、王阳明等五系为代表的理学续传。但以孔子四子为代表的孔学直传,并非标志着关学的真正创立,而是标志着关学与孔学的承继渊源关系,因此冯从吾将之单列为“首卷”;而续传以张载为开端的部分,则构成了“理学”的主体部分,所以冯从吾将之作为正编,关学的真正创始,只能是北宋时期的张载。

文章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sgxyxb.cn/qikandaodu/2021/0506/598.html



上一篇:阳明心学在关中地区的传播与接受
下一篇:关中理学与史志关系的典型例证高陵县续志

韶关学院学报投稿 | 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 韶关学院学报版面费 | 韶关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韶关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韶关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