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李的文学思想及文学创作(2)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8 10:4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最后,李復对杜甫的格外推崇也值得注意。在《与侯谟秀才》三书中,他反复提及杜甫,高度肯定杜诗的诗史价值,指出杜甫“深于经术,其言多止于礼义

最后,李復对杜甫的格外推崇也值得注意。在《与侯谟秀才》三书中,他反复提及杜甫,高度肯定杜诗的诗史价值,指出杜甫“深于经术,其言多止于礼义”、“读书多,不曾尽见其所读之书,则不能尽注(杜诗)”,赞赏杜诗“波澜浩荡,处处可到,词气高古,浑然不见斤凿。此不待言而众所知也”[3]卷5。李復不仅在观念上高度推崇杜甫,在诗歌创作中也体现出对杜甫的推崇,他或者模拟杜甫诗句,或者运用有关杜甫的典故入诗。李復的崇杜,是宋代文人推崇杜甫的普遍潮流的具体表现,他的理学家身份,则说明不仅宋代文人崇尚杜甫,宋代的理学家也推崇杜甫,杜甫是宋代文士的大众偶像。李復还有一首《读陶渊明诗》的诗作,对陶渊明亦做了高度评价。崇尚陶杜的时代风气在李復这里得到体现。

像所有的理学家一样,李復也有以诗阐释理学思想的作品,如组诗《杂诗》的第五、第六、第八首,就是对《周易》学说的阐发。但李復诗中这类纯粹地把诗歌作为理学思想表达工具的作品很少,他的大部分诗歌对于义理的阐释,能够借助一定的形象,从而使其诗作保持有基本的文学性和审美性。如其《杂诗》中的这两首:

杯水入沧溟,浩浩通无际。原心方寸间,混合周天地。后稷勤稼穑,颜渊甘箪食。行己在一时,流芳播万世。至道不远人,安行近且易。(其十一)[4]

浚泉少汲水,汲多泉水污。力穑莫揠苗,揠苗苗必枯。心清事自简,气和体必舒。古人有至言,治民如烹鱼。(其十九)[4]

第一首诗讲修养之道的根本在于日常本真自然的行为。第二首诗讲做人要心清气和,要懂得适可而止,要谨慎敬畏。诗虽然重在申发思想见解,但语言平易质朴,也有形象性,读来并不令人生厌。

李復曾辗转多地为宦,对社会现实和底层百姓的生活有深切了解,这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有较多的反映。如这首《兵馈行》长诗:

调丁团甲差民兵,一路一十五万人。鸣金伐鼓别旗帜,持刀带甲如官军。儿妻牵衣父抱哭,泪出流泉血满身。前去不知路远近,刻日要渡黄河津。人负六斗兼蓑笠,米供两兵更自食。高卑日概给二升,六斗才可供十日。大军夜泊须择地,地非安行有程驿。更远不过三十里,或有攻围或鏖击。十日未便行十程,所负一空无可索。丁夫南运军北行,相去愈远不接迹。敌闻兵侵退散隐,狡算极深不可测。师老冻饿无斗心,精锐方出来战敌。古师远行不裹粮,因粮于敌吾必得。不知何人画此计,徒困生灵甚非策。但愿身在得还家,死生向前须努力。征人白骨浸河水,水声呜咽伤人耳。来时一十五万人,雕没经时存者几。运粮惧恐乏军兴,再符差点催馈军。比户追索丁口绝,县官不敢言无人。尽将妇妻作男子,数少更及羸老身。尪残病疾不堪役,室中长女将问亲。暴吏入门便驱去,脱尔恐为官怒嗔。纽麻缠腰袍印字,两胫束布头裹巾。冥冥东西不能辨,被驱不异犬豕群。到官未定已催发,哭声不出心酸辛。负米出门时相语,妻求见夫女见父。在家孤苦恨竛竮,军前死生或同处。冰雪皲瘃遍两脚,悬泪寻亲望沙漠。将军帐下鼓无声,妇人在军军气弱。星使奔问来几时,下令仓黄皆遣归。闻归南欲奔汉界,中途又为西贼窥。凄恻自叹生意促,不见父夫不得哭。一身去住两茫然,欲向南归却望北。[4]

这首诗写北宋军队征调老百姓背负军粮的事。诗的前半段写百姓运粮之艰难,明确表示此举劳民伤财,既祸害百姓,又远非良策。后半段写老百姓因此遭受的苦难。精壮兵丁都被征从军,运粮的只有老弱妇孺,连待字闺中的青年女子都不能幸免。一时间,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生离死别,哀哭遍野的悲惨情景令人禁不住掩卷叹息,也仿佛看到了杜甫《兵车行》诗情形的重现。从艺术性看,这首诗直白平实,并不见佳,但它真实记录了当时社会现实的一面,为后世了解北宋的兵馈制度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史料,其认识价值和史料价值应予以高度重视。

李復曾在夔州为官,适逢夔州大旱,李復在诗中记录了“蛮商奸利乘人急,缘江转米贸儿女,己身死重别离轻”的悲惨情景(《夔州旱》)。在《下元日朝谒回与李秉文冒雪过承天寺因题二诗于僧壁》中,他对“乾坤一色飞鸟绝,市井无声百贾饿。贫粟未给贫民啼,空屋漏穿不可过”、“僧炉有令禁触火,袖手指直冻欲堕。缾暖微闻蚯蚓鸣,客寒对作橐驼坐”老百姓饥寒交迫的生活做了如实描写,读来令人叹惋。

李復大量的诗作是对日常生活的记录和叙写。同僚的酬酢,亲朋的友谊,独处的心境,迎来送往的喜悦与忧伤,观物游历的体会等,都在他的诗中得以展现。如《屈原庙》:“古庙荒山暗水云,岁时歌舞感乡民。几伤谗口方离国,欲悟君心岂爱身。惨惨飞魂号帝阙,冥冥赍志托江神。千年自有遗文在,光焰长如日月新。”[4]写后世对屈原的祭拜吊唁活动,对屈子的推崇之情溢于言表。《和江晦叔喜雨》:“千里人怀闵旱心,轻将岁事叩天阍。骤倾江海繁声合,尽涤山川沴气昏。官责时丰聊共喜,归休兴动欲谁论。更思田父相邀乐,步屧春风倒社尊。”[4]写甘霖突降,旱情得以缓解,官民同乐的喜悦之情。“惊尘拂面三千里,走马东西不识春。忽见长堤新柳色,一时聊慰倦行人。”[4]写作者路途奔波中忽见早春新柳的喜悦。诸如这些诗篇,都平实朴质,从容不迫,娓娓道来,具有平淡和缓的风格面貌。

文章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sgxyxb.cn/qikandaodu/2021/0418/568.html



上一篇:白鹿原白鹿原与儒家文化和关学
下一篇:关学视野下于右任报刊文的创作思想

韶关学院学报投稿 | 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 韶关学院学报版面费 | 韶关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韶关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韶关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