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国最早的乡民自治公约蓝田吕氏乡约研究(4)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7 07:5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是社会认同度高。吕氏《乡约》既是民间组织的公约,又以儒家思想和张载的“礼学”为指导,浓缩了其时已经流行了千余年的儒家思想和公民道德传统

二是社会认同度高。吕氏《乡约》既是民间组织的公约,又以儒家思想和张载的“礼学”为指导,浓缩了其时已经流行了千余年的儒家思想和公民道德传统,又注入了为张载所发挥的新儒家义理之学的内容,加上以吕氏兄弟为核心的士人的示范和引导,使其具有了很强的号召力和社会认同,产生巨大激励和凝聚同约成员的力量。在这里须要强调一下吕氏的带头作用。史载吕大钧“潜心玩理,望圣贤尅期可到,日用躬行,必取先王法度以为宗范。居父丧,衰麻、敛、奠、比、虞、祔,一襄之于礼。已,又推之冠婚,饮酒、相见、庆吊之事,皆不混习俗。”② [明]冯从吾:《关学编》卷1,《宋史》卷340《吕大防传》。他的行为也就是各位兄弟的共同行为。在按儒家传统规矩行事这一点上,他们哪怕是兄弟之间也一丝不苟。有一次,蓝田吕氏的长兄大忠从外地归来,大防的夫人由两个侍女相随出来行礼,大忠制止说,罢了,你是宰相夫人,可以不必行礼了。在场的大防知道哥哥的意思是侍女在旁,不合礼仪规范,就立即将其喊退,才完成了这一家人相见的礼节。这样严格要求下的家庭关系,可以想见是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尊卑不杂,和睦相亲,而在礼仪上一丝不苟的。对于这样的家庭、兄弟,乡人无疑是信赖的。在他们的带动下,约中人见善思齐,见不善而内自省焉,从而使《乡约》成了人们公信、公认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了极高的社会认同。

三是切近生活,简便易行。《乡约》提出的都是一些关乎民众思想道德,日常生活的事项,绝没有照搬繁难深奥的理学概念和教条。约文既周到又简便易行,表述也很通俗。对于每一个乡民来说,按《乡约》办事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做,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切实、简便、通俗,为民众喜闻乐见的东西,无疑会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宋代理学家从传统儒学中提炼出了当时社会最需要的东西——纲常理念,蓝田吕氏则将这些理念用通俗的形式普及到了乡民中,他们不正是卓越的理学传人、政府功臣、乡民教师和向导吗?

四是约束力强。宋代社会仍然是一个以家族为节点的社会,家族宗法约束力在社会基层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力愈来愈强,政府控制基层社会的主要工具是法制宣传和道德教化。吕氏《乡约》中的“乡”是由一个一个的家族组成的,吸收了传统家族管理的经验和元素,约文中的所有规定均不违反国家法制。政府的基层社会管理与教化包括管和教两种机制,都具有强制性或刚性。《乡约》则包含家族、社会、公德三重约束机制,同时背后又有来自政府管教的无形压力。它对犯约乡民的处理虽然只有劝诫、罚款、断绝联系(退约)等柔性措施,但相比之下,约束机制更多、约束力也更强。别的不说,试想想,仅被乡邻族群所不齿,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四、《乡约》的学术价值、政治作用和影响

宋代理学,在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陆九渊等那里,本体论、认识论等哲学思想基本定型了,后起理学家大都是在继承、传播、践行上下功夫。传统儒学也好,作为新儒学的理学也好,其最大的特点是经世致用,修身、齐家、治国。吕氏《乡约》的学术和政治价值,也正在于它的实践性。

《乡约》用化繁为简的方法,将理学艰深奥妙的哲理,转化为人们似曾相识、实已在做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用吕大钧的话说,就是“孝弟忠信,动作由理,皆人所愿,虽力有不勉,莫不爱慕。今就其好恶,使之相劝相规而已……至于礼俗患难,人情素相问遗赒恤。间有惰而不修,或厚薄失度者,参酌贫富所宜,欲使不废。”① 《乡约》附吕大钧《答刘平叔》。《乡约》受启发于庠序有学规,市井有行条,村野有社案,诸州有文学、助教之官,负责教化的模式,通过创立“约”这一群众组织,以名教道德为准则,以士人的言行为榜样,以民众的社会生活为内容,通过乡民群体的约束机制,实现了约民自治、自救的目标,它随俗导化,举重若轻,将儒家的一般道德规范和张载的礼学论述,创造性地同基层民众的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将人们熟悉、已做,但未必人人做到,或惰而不修,厚薄失度的地方,明文规范,整齐划一,定为约文,使人人喜闻乐见,愿作能作,有据可依,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和践行了理学家所主张的“德”、“礼”。这是吕氏对张载礼学,也是对国家政权之社会教化、基层治理的一大贡献。如果说学术,尤其是以经世致用为目标的传统儒学及理学,都包括理论建构和践行两个方面,那么,《乡约》的学术贡献和价值不在于它创建了什么新的理论,而在于它找到了一条践履理学理论的极佳途径,从而给深奥难测的理学同基层民众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使理学产生了无限的生机和生命力。

文章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sgxyxb.cn/qikandaodu/2021/0627/613.html



上一篇:关于学报网站更改的启事
下一篇: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正式获准设立

韶关学院学报投稿 | 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 韶关学院学报版面费 | 韶关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韶关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韶关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