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明代中期关中士人与阳明学的学术分歧(6)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6 05: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阳明凡百事皆习过了,老来静坐,学者来问,亦以此告人,忒自在了。然孔子不是这般学,好古敏求,发愤忘食,终夜不寝,问礼问官之类,未尝少懈,况

阳明凡百事皆习过了,老来静坐,学者来问,亦以此告人,忒自在了。然孔子不是这般学,好古敏求,发愤忘食,终夜不寝,问礼问官之类,未尝少懈,况下圣人者乎!学者当日夜勤力不息,犹恐知之不真,得之或忘。⑥吕柟:《鹫峰东所语第十一》,《泾野子内篇》卷七,赵瑞民点校,第52页。

吕柟上述对阳明“静”的工夫的批评主要是针对王学末流废修言悟者而言,对这些王学末流的批评在阳明诸多弟子中就已展开。据阳明弟子钱德洪记载,作为阳明以静坐方法施教济人之地的滁阳,“渐有流入空虚,为脱落新奇之论”,钱德洪指责这些“新奇之论”,“因静坐顽空而不修省察克治之功”。⑦王守仁:《与滁阳诸生书并问答语》,《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吴光等编校,第1082—1083页。黄绾也针砭这些末流“放肆无拘检”⑧黄绾:《久庵日录》,《黄绾集》卷三十四,张宏敏编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663页。,钱德洪和黄绾亲炙阳明,是阳明非常器重的门人,他们的思想代表了阳明对此问题的看法。

杨爵与钱德洪在狱中有三年的论学经历,在钱德洪出狱之时,“钱曰:‘静中收摄精神,勿使游放,则心体湛一,高明广大,可驯致矣。古人作圣之功,其在此乎!’先生敬识之”。⑨冯从吾:《斛山杨先生》,《关学编(附续编)》卷四,陈俊民、徐兴海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54页。从这条记载可以看出杨爵接受钱德洪“静”的修养工夫的建议,这一点在杨爵的文录中也得以证明:“夜初静坐,少检点日间言行,因司马温公论尽心行己之要,自不妄语言始”,“心静则知几,方寸扰乱则安其危,利其灾”。①杨爵:《附录三》,《杨爵集》,陈占峰点校整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458页。但根据钱德洪写给杨爵的论学的书信中又可以看出,杨爵对阳明提出的“感物而动”的观点有质疑。由于杨爵写给钱德洪的对此问题的质疑信件不存,其中杨爵究竟关于“静”持什么样的观点,已无从考证,不过根据钱德洪的答复可以了解到杨爵不同意阳明对于“静”的理解,钱德洪在信中也讲到“先师去我久矣,不知昔日所闻者果若是否耶?故据此心以求证耳”②徐爱、钱德洪、董沄:《钱德洪语录诗文辑佚》,《徐爱 钱德洪 董沄集》,钱明编校整理,第157—158页。。这里陈述的问题在杨爵身上似乎存在矛盾,但结合杨爵当时在狱中的处境,能够理解杨爵静坐工夫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同时作为关中学人的杨爵与阳明学有别,尊奉关学“躬行礼教”的传统,符合关学的特征。

马理的理学思想又历史地面对坚守儒学道统,务为笃实之学,排斥佛老异端,承继关学学脉与解决社会危机等多重任务与时代课题。在与阳明同时代的诸多关中学人中,马理对阳明学的指责最为苛刻,其《上罗整庵先生书》是研究马理思想与阳明学的差异所在最为重要的文献,在信中,马理明确视阳明及其后学为“曹溪余裔”③马理:《上罗整庵先生书》,《谿田文集》卷四,《马理集》,许宁、朱晓红点校整理,第322页。。在对《中庸》“慎独”概念的理解方面,马理提出“省察于隐微之际,而防其邪私;戒惧于至静之时,而存其实理”④马理:《周易赞义》卷一,《马理集》,许宁、朱晓红点校整理,第13页。,隐微之独知强调践形尽性、存心省察的道德践履工夫,这乃是“尊德性”的路向,自儒家工夫论中不可偏废。针对阳明后学在“道问学方面”中废修言悟,马理批评道:“今所在横议,谓圣可立至,书不当读而猎狂自恣,攘窃矫诬,盖又甚于杨墨矣,实自王伯安倡之也。”⑤薛应旂:《薛子庸语》卷六,《续修四库全书》(第940册),第47页。这段文字在上面也引用过,此处主要说明马理对阳明后学废修言悟的批评存在对阳明本人及其学术存在一定程度误解,这一点其友人薛应旂已指出,但马理对阳明后学废修言悟的批评不无道理。

五、小结[89]

明代与阳明同时代的关中学者对阳明及其学术整体而言呈现出包容的态度,这一方面同关学开放包容的学术胸怀有关,同时和当时关中士人同阳明的交游有关。阳明开创明代心学新天地对于当时朱子学支离之弊有补充之功,关中学人大多虽尊奉朱子学,但对朱子学也存在一些批评和修正,在这一点上和阳明学存在交集。但阳明学的良知说、致知说、知行说、工夫论等方面存在一些理论缺陷和不足,尤其是阳明后学对阳明本人学术思想的曲解,导致儒家内部对阳明本人及其学术的整体批判,关中学人对阳明的批判正是基于此条件展开。这一阶段的关学是明代关学发展的第二高峰,自嘉靖三十四年(1555)韩邦奇、马理去世后(此时吕柟、杨爵、南大吉等人早已逝去),关学数十年间基本上是处于衰落的状态,人才凋零。万历初年,关中学者马自强就曾感叹道:“关中成、弘间人才济济称盛。自嘉靖来渐衰,至于今日,则寥落而孤弱极矣。”⑥马自强:《与孙侍御》,《马文庄公文集选》卷十,清乾隆刻本。这一局面直至晚明的冯从吾对关学进行总结才得以改观。

文章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sgxyxb.cn/qikandaodu/2021/0506/600.html



上一篇:关中理学与史志关系的典型例证高陵县续志
下一篇:习近平群众观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与超越

韶关学院学报投稿 | 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 韶关学院学报版面费 | 韶关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韶关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韶关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